
圖為棋盤嶺村百合和紅薯輪作種植基地。
1938年9月至11月,東進皖中抗日的新四軍第4支隊,在桐城棋盤嶺先后4次伏擊并重創日寇。棋盤嶺伏擊戰取得的諸多戰果,使軍威大振、民心大快,同時也有力支援了國民黨友軍的武漢保衛戰,為新四軍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。今天的范崗鎮棋盤嶺村傳承紅色基因,貫徹綠色發展理念,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殖業,把荒山荒坡打造成村民的綠色銀行。
棋盤嶺抗日伏擊戰遺址位于安(慶)合(肥)公路(206國道)桐城市范崗鎮境內。當時,兩旁山崗高出公路約10多米,山崗上樹林茂密,方圓數里沒有村莊,行人稀少。因地形高低起伏,嶺洼如同棋盤而得名!靶滤能娭赃x擇在棋盤嶺伏擊日本侵略者,主要是因為這里地形險要,是打伏擊的理想之地!狈秿忔偲灞P嶺村原村委會主任齊美明說。
史料記載:1938年9月3日,新四軍獲悉將有大批日軍汽車通過安合公路,向前方運送物資。在分析敵情后,第4支隊決定由7團政治處主任胡繼亭率支隊特務營和7團3營到棋盤嶺設伏。胡繼亭率部于3日拂曉前進入棋盤嶺伏擊陣地。當日9時許,日本鬼子軍車開始從新渡方向前來。等到鬼子的軍車進入伏擊圈后,胡繼亭一聲令下,打!所有新四軍的戰士用手榴彈一起砸向日本鬼子軍車,當場炸死日本鬼子70多人,炸毀鬼子軍車50多輛,取得了一次最輝煌的勝利。

圖為新四軍抗日伏擊戰紀念亭及紀念廣場。
當年9月至11月,新四軍第4支隊先后在棋盤嶺一帶3次伏擊日軍,均取得了勝利。直到1939年上半年,新四軍第4支隊貫徹中共中央關于東進抗日的指示,向津浦鐵路東西兩側挺進,離開了桐城。
為弘揚新四軍英勇殺敵、保家衛國的光輝歷史,傳承偉大的新四軍精神,2008年9月,桐城市在棋盤嶺抗日戰場舊址上,修建了占地3.6畝的新四軍抗日伏擊戰紀念亭及紀念廣場。
初夏時節,棋盤嶺村30多位村民正在地里忙活著,他們鋪設薄膜,準備種植紅薯。紅薯收獲以后,這塊土地將改種百合。天生源家庭農場負責人徐召龍說:“我在棋盤嶺村去年流轉了600多畝田地,實行百合跟紅薯輪作,去年毛收入在400多萬元,光工人工資就發了140多萬元,收益還是不錯的!薄拔医衲60歲了,務工一天有百十塊錢工資,老了還拿到錢,我很滿足!贝迕袢~桂香笑呵呵地說。

圖為村民在種植基地務工。
走進棋盤嶺村原輪窯廠,一大片百合吸引眼球,荒廢七八年的土地上百合郁郁蔥蔥,長勢喜人,豐收在望。該村黨總支書記程宏建介紹,過去這一片土地是廢棄的輪窯廠,荒廢多年。村兩委通過土地增減掛,引進能人大戶種植百合,年產值100余萬元,純利潤30多萬元,年年都有收益,這里真正成了村民的綠色銀行。
除了發展百合種植,棋盤嶺村還引進和發展了新嶼園林、雙福農場、大吉養殖等20多家企業,引導農民投資入股,大力發展循環農業、生態綠色農場。2020年,該村村民純收入2.1萬元,村集體經濟收入51.1萬元。
目前,棋盤嶺抗日伏擊戰紀念亭已經成為桐城紅色教育的重要場所,每年都有大批黨員、干部和群眾來到這里,重溫這段輝煌歷史,緬懷革命先烈,汲取奮進力量。棋盤嶺村后備干部黃穎說:“我們要牢記新四軍英勇殺敵的光榮歷史,學習先輩們大無畏的革命精神,在今后的鄉村振興中,勤奮工作,做出更多的成績! (余大國)
來源:桐城市融媒體中心